杜子劲,1897-1955,别名杜同力,河南西华县人

民国初年,杜子劲考入开封的河南高等师范学堂,毕业后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等教国文。

1921年,杜子劲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师从钱玄同、黎锦熙等,成绩优异。在校期间,他即担任《国语周刊》的主要撰稿人,并以“同力”“杜同力”之名在《东方杂志》、《学生杂志》、《晨报副刊》、《语丝》等刊物发表诗词、小说、杂文等。

1925年,杜同力毕业后,先后在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和女子师范任国文教员,计20多年。他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其间,他还编著《四声易通》,为语言教学和声韵研究提出简明捷径。著名作家李蕤把杜子劲评价为“朱自清式的典范”。

杜子劲深受老师钱玄同的影响,提倡汉字改革和汉字简化。1928年7月,他曾在河南“国语罗马字讲习会”上演讲《中国新文字问题》。他是“国语罗马字促进会”会员,同时也是该会主办的“国语罗马字讲习班”的主讲人,但后来他却主张修正罗马字而转向拉丁化方向,并发表《论改良国语罗马字》。

1930年2月,杜子劲被聘为河南省注音符号推行委员会委员,参与拟定《推行注音符号方案》,参与创办传习所,编印书报,督促检查等。

1949年,杜子功被抽调到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工作,后又调至中央教科书编审委国文组任编辑,与朱文叔等编写《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六册)。·

1950年4月17日,《光明日报》在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支持下创办《新语文》周刊,杜子劲、曹伯韩、孙伏园、陈健中任编委,这是国内最早使用“语文”字样的报刊。

1950年8月,杜子劲加入新华辞书社,成为最早的编辑人员、资料组组长,与萧家霖等编辑出版了《常用字汇》(1953年)和首版《新华字典》。

1955年5月21日,杜子劲因肝病去世。

image

1951年4月,新华辞书社工作人员合影(后排左一为杜子劲)

语言学论著:

《1949年中国文字改革论文集》 大众书店(1950年)

《1950年中国语文问题论文辑要》 大众书店(1952年)

语言学论文:

《最近五年来中国新文字问题》 (《世界日报 国语周刊》1931年)

《国音常用字汇的出版》 (《世界日报 国语周刊》1932年)

《中国新文字问题月谱》(1930-1932) (《世界日报 国语周刊》1933年)

《奉天承运的俗字》 (《世界日报 国语周刊》1934年)

《象形的语言》 (《山东民众教育丛刊》第五卷第10期)

《中国新文字问题月谱》(1933) (《世界日报 国语周刊》1933年)

《简体字的纵横论述》——《简体字》自序 (《山东民众教育丛刊》第7卷第3期)

《简体字年谱》(《山东民众教育丛刊》第7卷第3期)

《河南俗语录》(《开封女师校刊》第6期)

《简缩语论略》(《国文周刊》第49期)

《中国文字改革运动中的几个问题》(《新建设》第2卷第2期)

《新语文运动的性质跟目前的任务》(《光明日报》1950年4月17日)

《1949年中国文字改革论文集》序 (《光明日报》1950年10月22日)

《1950年中国语文问题纪要》(《光明日报》1951年)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分合问题》(《语文教学》(天津)1951年第5期)

《兄弟民族的文化进军——西康彝族创立拉丁化新文字的意义》(《新文字周刊》第67期)

《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年谱》(《语文知识》1952年第1-6期)

《汉字的排列方式必须简化》(《光明日报》1954年3月31日)

《汉字在书写上的缺点》(《中国语文》1954年第4期)

《中国文字拼音化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第11期)

《介绍<新华字典>》(《人民教育》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