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勁, 別名杜同力
杜子勁,1897-1955,別名杜同力,河南西華縣人
民國初年,杜子勁考入開封的河南高等師範學堂,畢業後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等教國文。
1921年,杜子勁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師從錢玄同、黎錦熙等,成績優異。在校期間,他即擔任《國語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並以“同力”“杜同力”之名在《東方雜志》、《學生雜志》、《晨報副刊》、《語絲》等刊物發表詩詞、小說、雜文等。
1925年,杜同力畢業後,先後在河南省立開封第一師範和女子師範任國文教員,計20多年。他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是“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其間,他還編著《四聲易通》,為語言教學和聲韻研究提出簡明捷徑。著名作家李蕤把杜子勁評價為“朱自清式的典範”。
杜子勁深受老師錢玄同的影響,提倡漢字改革和漢字簡化。1928年7月,他曾在河南“國語羅馬字講習會”上演講《中國新文字問題》。他是“國語羅馬字促進會”會員,同時也是該會主辦的“國語羅馬字講習班”的主講人,但後來他卻主張修正羅馬字而轉向拉丁化方向,並發表《論改良國語羅馬字》。
1930年2月,杜子勁被聘為河南省注音符號推行委員會委員,參與擬定《推行注音符號方案》,參與創辦傳習所,編印書報,督促檢查等。
1949年,杜子功被抽調到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工作,後又調至中央教科書編審委國文組任編輯,與朱文叔等編寫《初級中學語文課本》(六冊)。·
1950年4月17日,《光明日報》在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支持下創辦《新語文》周刊,杜子勁、曹伯韓、孫伏園、陳健中任編委,這是國內最早使用“語文”字樣的報刊。
1950年8月,杜子勁加入新華辭書社,成為最早的編輯人員、資料組組長,與蕭家霖等編輯出版了《常用字彙》(1953年)和首版《新華字典》。
1955年5月21日,杜子勁因肝病去世。
1951年4月,新華辭書社工作人員合影(後排左一為杜子勁)
語言學論著:
《1949年中國文字改革論文集》 大衆書店(1950年)
《1950年中國語文問題論文輯要》 大衆書店(1952年)
語言學論文:
《最近五年來中國新文字問題》 (《世界日報 國語周刊》1931年)
《國音常用字彙的出版》 (《世界日報 國語周刊》1932年)
《中國新文字問題月譜》(1930-1932) (《世界日報 國語周刊》1933年)
《奉天承運的俗字》 (《世界日報 國語周刊》1934年)
《象形的語言》 (《山東民衆教育叢刊》第五卷第10期)
《中國新文字問題月譜》(1933) (《世界日報 國語周刊》1933年)
《簡體字的縱橫論述》——《簡體字》自序 (《山東民衆教育叢刊》第7卷第3期)
《簡體字年譜》(《山東民衆教育叢刊》第7卷第3期)
《河南俗語錄》(《開封女師校刊》第6期)
《簡縮語論略》(《國文周刊》第49期)
《中國文字改革運動中的幾個問題》(《新建設》第2卷第2期)
《新語文運動的性質跟目前的任務》(《光明日報》1950年4月17日)
《1949年中國文字改革論文集》序 (《光明日報》1950年10月22日)
《1950年中國語文問題紀要》(《光明日報》1951年)
《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分合問題》(《語文教學》(天津)1951年第5期)
《兄弟民族的文化進軍——西康彜族創立拉丁化新文字的意義》(《新文字周刊》第67期)
《中國文字改革運動年譜》(《語文知識》1952年第1-6期)
《漢字的排列方式必須簡化》(《光明日報》1954年3月31日)
《漢字在書寫上的缺點》(《中國語文》1954年第4期)
《中國文字拼音化問題》(《中國語文》1954年第11期)
《介紹<新華字典>》(《人民教育》第2期)新華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