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昀

說國語運動比辛亥革命艱難百倍是一點兒也不假。1918年11月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後稱“注音符號”)後,國語統一籌備會(後簡稱“國語會”)就把推行注音字母當成了一項主要工作。除了京音國音等學術之爭外,十幾年反反複複,最後問題竟卡在一個小小的印刷銅模上。

1930年,教育部頒行《各省市縣推行注音符號辦法》,其第13條為“各省市縣所有各書坊及印刷業改鑄鉛字模,字旁一律加國音注音符號”,但拖延無果,而商家更是“可與樂成,難與圖始”。1932年,國語會常委會又議決先制字母銅模,而漢字帶注音工程量太大。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23年鑄過一版,因只有四號字,且未標四聲,後被毀。

1933年,全國國語教育促進會會議議決《呈請教育部令全國各書坊協助推行國語案》,其主旨為:1、停止印行不合標准國音的出版物;2、小學教科書一律加注注音符號;3、兒童讀物及民衆讀物一律用國語文編輯並附注注音符號;4、各種書籍雜志等印刷品最低限度須于名稱上加注音符號。自實行之日後,不合標准的出版物將停止印行。這道部令引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上海的出版界提出抗議,主要理由為:逐字注音多占位置,增加貨價。對不識注音符號者無意義,對已識者則顯多余。其實,不僅書商,報館及公共機關都受此影響。

國語會認為注音漢字是識字運動和兒童教育的利器,它的作用不僅在于統一讀音,更在于掃除文盲。這說法沒錯,那麽鑄字到底應該鑄多少個呢?有主張一千字,有主張三千字,更有主張凡漢字均應收錄。經國語會特設會議議決采用三千字方案,于是,一個規模浩大的選字工程展開了。參與此項工作的計有國語會委員黎錦熙、錢玄同、汪怡、陳懋治、魏建功、趙元任、蕭家霖、沈頤、陸基、李步青、孫世慶及大辭典編纂處的編纂員徐一士、彭望群、孫崇義、張蔚瑜、王述達、陸秀如共17人。所參考的字彙有以下幾種:

《語體文應用字彙》(陳鶴琴,1928年,商務印書館),此字彙由統計的554498字而成並記出各字所用次數。

《語體文應用字彙研究的報告》(敖弘德,1929年,教育雜志20卷2、3號),此字彙系就46847字之材料重作統計研究而成。

《小學分級字彙研究》(王文新,1930年,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叢書之十四,民智書局),其“作文用字“系由兒童作文卷子等共207246字統計所得,”教科書用字“系從303941字統計而得。

《基本字彙》(莊澤宣,1930年,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叢書之十二,民智書局),此系就六種字彙中求得常用字2827字、備用字1241字、罕用字1191字而得。 《民衆實用字彙的研究》(陳人哲,滬大教育二期),此系就民衆日常信件70061字統計而得。

《兒童及成人常用字彙研究》(杜佐周、蔣成堃,《教育與民衆》四卷八期),其“民衆用”系就70968字統計而得,“商人用”系就31528字統計而得,“兒童用”系就118840字統計而得,合計22萬字。

《通用字表》(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自印),此系從平民新舊書報103種、應用文件25種,合505609字,統計而得8691字,再將所用次數較多的字列表。

《小學初級分級暫用字彙》(教育部編印頒行,1935年),此系根據最近出版之小學初級教科書20部所用生字選取排定:一年級566字,二年級644字,三年級737字,四年級764字。

《華文常用四千字錄》(德國 克萊姆 R。Kramz),內分最常用、次常用、再次常用、再次常用各500字,第3000字、4000字。

《華文打字機字位表》(商務印書館),其常用字盤計2401字,備用字盤2971字。

《華文打字機類排列表》(天津美國打字學校),分常用字類766字,間用字1347字,特用字119字。

《新式字盤標本》(上海華豐印刷鑄字所,1935年),此系鉛字印刷所用字盤,計常用字24盤704字,備用字64盤6153字。

將如上幾種材料統計後寫成52000多片,再依國音比對,交給前述之17人,依字投票表決。十票以上者字為最常用字,五票以上者為次常用字,五票以下者為備用字,無票之字不選。此方法,綜合了客觀事實(參考資料)和主觀經驗(專家票決),兼使用統計之方法,最後送特委會斟酌,選定5787字,外加同字異體、同字異音者,合計6788字,分為常用、次常用、備用三級。

這項工作曆時4個月,其成果成為注音漢字字模鑄字的版本。國語會的專家在鑄字的形式上也作出具體規定,如注音符號字體應與楷體相當,直版用字為長方形,注音在字的右側,橫版字則為正方形,注音在字的上方,既保證整體美觀,又考慮字的整體占位仍與無注音時相當,以保證印刷不加量。

就此,鑄字事項的關鍵問題得以解決。1948年,為使國語在台灣推行,時任北師大教授的王壽康先生就是扛了一套這樣的字模去了台灣,從而使注音漢字版的《國語小報》得以在台灣出版發行。字模,這在今天的印刷術中已然消亡,但在上個世紀國語運動中的中國卻成為推廣文字印刷的核心要素。國語推行的艱難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新中學文庫 注音漢字》(黎錦熙,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

《國語運動史綱》(黎錦熙,商務印書館,2021年重印版)

《十年顛沛一頑童》(王正方,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

2023年11月1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