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毅(1883—1958),字叔遠,常州武進人

方毅早年就讀于上海震旦大學,後從馬相伯遊,曾任南京方言學堂教務長

1912年,方毅加入商務印書館字典部任編輯

1915年,詞典部主任陸爾奎眼疾,由方毅擔任詞典部主任

1920年,商務印書館詞典部改為國文辭典委員會,方毅任主任委員,並兼國語函授社社長

其間,

1919年,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方毅任委員

1922年,方毅被指定為“漢字省體委員會”委員

1923年,方毅被指定為《增修國音字典》委員會委員

著作與成就:

1912年,參與《新字典》編纂

1915年,與陸爾奎主編《學生字典》,同年二人合作主編《辭源》

1920年,應各界要求,方毅開始主持《辭源》的修訂和增補,用了10年的時間,搜集整理3萬余詞目,于1931年出版了《辭源續編》。此書與《辭源》不同,前書“注重古言,為研究舊學之淵薮”;後書旨在“廣收新名,為融貫新舊之津梁”。方毅在續編概要中推薦說:“已備《辭源》者,必不可不備續編,因兩書合為一書有相互補充作用,而未備《辭源》者,亦不可不備續編,因續編本身即一嶄新之百科辭書。”

1924年,出版《國音沿革》,1961年在台灣再版

1940年,方毅與方寶觀主編了《中國人名大辭典》

方毅還曾參與《中國曆史地理大辭典》的編纂工作

在國語運動過程中,方毅曾承擔《國語注音符號淺說》(陸衣言編)、《國語注音符號講義》(馬國英編)的校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