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义简介

孙崇义,字谓宜,回族,经名叶海亚,1906.9.28-1997.8.23

九三学社社员

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辞典编纂家、教育家。曾在北师大附中、北师大女附中、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等多所学校任教,并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等处工作,为多部辞书的主要编纂人,对民国时期国语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孙崇义先生一生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汉语专业人才。

人物生平

1906年,孙崇义先生出生在北京牛街沙栏胡同,是著名的王宽阿訇所办的牛街二十小学的早期学生

192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30-1934年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

1934-1946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员,在附属中学任国文教员、教务主 任

1946-1950年 在北京师范大学任讲师

1934-1956年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员、总干事

1951.5 由黎锦熙、叶丁易介绍加入九三学社

1956.7-1962.11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高级编辑

1962.9-1984 河北师范大学(原名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副教授 教授

主要贡献

孙崇义先生倾其一生投入了他所热爱的语言文字和教育事业,他参与编写的十几部教材或辞书,在中国的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几十年,孙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集体著作:

《国语辞典》 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1962年再版更名为《汉语词典》

《新部首索引国音字典》商务印书馆1949年8月初版,黎锦熙主编,汪怡、徐仁钰、付介石、牛继昌、高景成、何梅岑、徐世荣、孙崇义、王述达、张廼之、张蔚瑜编校

《增注中华新韵》 商务印书馆1950年7月版,黎锦熙主编,王述达、何梅岑、付介石、孙崇义、张蔚瑜、张廼芝编校

《增订注解 国音常用字汇》 商务印书馆1950年8月版,黎锦熙主编,汪怡、何梅岑、付介石、牛继昌、高景成、徐仁钰、徐世荣、孙崇义、王述达、张廼之、张蔚瑜、李曾笃、诸昌祁编校

《学文化字典》 商务印书馆1952年10月版,黎锦熙主编,王述达、何梅岑、高景成、孙崇义、徐仁钰、徐世荣、付介石编纂

《同音字典》 黎锦熙主编,何梅岑、孙崇义、徐世荣、王述达、高景成、付岩编纂,商务印书馆1956年5月版

《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 (1956—1960年),孙崇义先生是主要编纂人员

《语文知识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孙崇义主编,河北师范学院编写组写

个人著作:

《错别字讲话》 北京大众书店1951年出版,徐世荣、孙崇义著

《注音符号讲话》 北京大众书店1952年出版,徐世荣、孙崇义著

人物评价

孙崇义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一生就在做两件事:一是编词典,一是教书育人。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师大附中任教期间的学生,虽历经几十年,仍能回忆起他精彩的讲课,而他对学生更是情深意切。他曾在接待二十多名同学来访后,感慨地吟诗:“十月秋容好,群贤过我家。相看思旧貌,对语忆新华。纸上温馨意,盆中隐逸花。感情融肺腑,别绪寄残霞。”字里行间饱含他对教书生涯的无限眷恋。

从民国时起,他参与编写了十几部字典,这些字典在中国语言文字标准的确立和传播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除了教学等本职工作,孙崇义先生也十分关心回族的文化事业,1928–1931年参与牛街地区的中才小学的创办和教学工作;1947–1948曾任马松亭大阿訇主办的 北平回教经学院的国文教师,并帮助和支持了一些伊斯兰文化专著的出版推广。孙先生热爱家庭关爱子女,每个孩子结婚成家,他都会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福。他的子女和后人个个肩负起国家的重任,其中长子孙奉公及长儿媳谢景懿、次子孙奉平、三儿媳来云英还继承了他的教育事业,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