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研究會是為推進文字改革和國語運動于1916年在北京成立的學術機構,其會章上寫明的宗旨為“研究本國語言,選定標准,以備教育界之采用” 。在幾十年的國語運動中,該學會書寫了最鮮豔的篇章。

1917年召開了第一次大會,選舉蔡元培為會長,張一麐為副會長,擬定《國語研究調查之進行計劃書》,倡導白話文和新式標點符號等。

1918年,該會會員達到一千五百人,這一年主推注音字母,力促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

至1920年,學會會員達到一萬二千人。在學會的推動下,“文學革命”與“國語統一”呈現雙潮合一的局面,文字的解放促進了思想的解放,産生中國的文藝複興現象。

1921年,學會在上海成立支部,與出版界密切合作,推進兒童文學作品的出版。

1922年,學會會報《國語月刊》出版,至1924年學會才確定會址于北京東城棲鳳樓。

隨著國語統一籌備會的成立,學會的很多工作漸被替代,至1926年全國國語運動大學舉行後逐漸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