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王照
作者:王昀
如果用今天的語言來說,王照應該算是國語運動中最有氣質的人了。
王照,生于1859年,字小航,號蘆中居士,晚以字行,又自號水東,河北甯河人。他的第一奇是他的家世。王照的祖父是清朝的一員武將,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與士兵並肩作戰而陣亡,敵方為泄憤竟將其屍體砍成碎塊。因英勇報國,其祖父被賜予清朝大臣的最高谥號,他的家族也被賜予富貴榮華。王照幼年時,他的父親自盡身亡,由他的叔叔撫養長大。
王照從小就顯現出與衆不同之處。他11歲時曾徹夜觀星而不眠,上學後專喜讀譯印時務之書,親族鄉人認為他有“魔氣”。後來,他中鄉舉,成進士,入翰林,任禮部主事。1897年,38歲的王照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壯舉,在蘆台創立了小學堂,這是州縣地方設學校之始。第二年,在京供職期間,王照與徐世昌、李煜瀛等創立八旗奉直第一號小學堂(即民國後的畿輔中學,燕冀中學,現在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學),並在給總理衙門立案的呈文中寫道:“名為第一號者,以後盡力推廣二號三號以至十百千萬號,多多益善也。”大臣斥其語為鋪張。王照創辦小學堂,可謂第二奇。
王照的第三奇是光緒推行新政時,應诏上書言事,請皇帝奉太後出洋,自日本始,並專設“¬教部”。禮部尚書許應骙拒不代奏,王照當面诘之,結果一氣之下,許應骙奏劾王照“請聖駕遊外洋,安知非包藏禍心?”誰知一心改革的光緒反倒把禮部堂官六人革職,而以王照“勇猛可嘉”升官加爵。如果不是政變的發生,王照應該成為光緒的出使大臣吧。
王照的第四奇發生在他作為叛黨流亡日本期間。王照很早就意識到中國農民的愚昧緣于不識字。在日本,他潛心研究,完成了一本題為“官話合聲字母”的薄薄的線裝小冊,寫下漢字的62個基本組成部分來代表發音,創造了一套注音系統來顯示一個整字的讀音。他以為:“吾中華之文字乃天地之首創。。。揭宇宙之精髓奧秘,遠勝他國語文。然世界各地之文字雖則淺陋,皆本國人人通曉,因其文言一致。。。而吾國則通曉文義之人百中無一。。。文人與衆人如兩世界,舉凡必不可少之知識,無由傳習,故而不谙政治、地理、治者與治于者之關系。。。”王照希望通過減少花在學習複雜文字上的時間和精力,以解決傳教士進入中國以來一直阻礙東西方互相理解的難題。後來他又看到日本人在台灣開展識字實驗比較成功,增強了信心。1900年的春天,王照懷揣“官話字母”潛逃回國。
為推行他的官話字母,王照又走了奇徑。他並未直接回到自己的故鄉,而是繞道上海去看望了一個老朋友李提摩太,也許這是他認為最安全可以接納他的人。隨後他又拜訪了勞乃宣,他需要這種領袖人物的意見。最後,他在天津遠親嚴修那裏安頓下來,化名趙世銘。在津期間,嚴修向他推薦了一本康熙年間出版的韻書《音韻闡微》,該書改革了舊的反切法,加入滿語發音,滿語發音給官話提供了一種實質上使用合聲來注音的辦法。王照借此改造了他的方案,而提出了新的一版字母,共62個字符。
1901年10月,王照曾冒險回到滿目瘡痍的北京,他是來見李鴻章的。當時李鴻章執掌大權,並且見證了中國與西方列強最激烈的沖突,若能得到他的支持,王照在朝中就有了盟友。可惜此時的李鴻章已病入膏肓,他派于式枚代見。當王照慷慨激昂地論述“官府須首重小民之初等教育”後,于式枚打著官腔不以為然。王照怒辭,並斥其“不懂人話”。得不到官府的支持,1903年,王照自行賃屋于東城裱褙胡同,創立官話字母義塾,以木刻活字排印其書,門人王璞教授而他隔屏聽之。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的長子克定得其書,以此教授其弟克文,克文雖年幼,卻能無師自通,袁世凱非常高興。
就在1904年,作為在逃的康梁同黨,王照入獄,這又造就了他的一奇。他入獄是他前去自首的。原因有二:一來,他的故交沈荩以新黨被捕杖斃,他傳習字母在京城小有名氣,恐無法隱藏;二來,他不能使用真名傳習出版,有許多騙子盜版並且逍遙法外,令他深惡痛絕,他不能容忍抄襲和訛詐。他投案後,那桐奏慶親王奕劻,請旨太後,太後讓問光緒帝,帝曰“免其一死罷”,定了個永遠監禁。誰知兩個月後,太後為緩和與洋人的關系,赦免了除康、梁外的戊戌黨人。王照就這樣在監獄裏走了一遭,又出來了。
出獄後,王照繼續他的事業,在保定創設拼音官話書報社,1906年遷入北京,刊行字母書報,流傳甚廣。這裏又有個插曲:太後對王照這個昔日叛黨仍有忌,于是密遣禦醫進入王照在大佛寺的官話字母第一號義塾,僞裝成學生進行偵察¬。房主崇祿,管理藩院,對王照說:“盍息事甯人乎?”因此,王照在其書的自序中,每每推崇尊聖主禦定之《音韻闡微》,字母課本中多見“老太後”“老佛爺”字樣。太後這才消除疑雲。袁世凱、張之洞參政時,袁世凱素主張推行官話字母,很重視王照,但王照拒不見。他可不是膽小怕事,他曾面見肅親王善耆,讓他趁太後病笃擁戴光緒,並預言“若待太後駕崩,恐落後矣”,結果,光緒果然死于太後前一天。王照真不是一般的神奇。
到了宣統年,誰知又變天了。當時的學部不喜言字母或簡字,有人以為是南人忌諱北京話為官話,也有人揚言恐漢文化因此滅絕,其實純屬無稽之談。然而攝政王載沣卻當真了,于是,《拼音官話報》報社被封,官話字母嚴禁傳習。王照躲到江蘇,又開始了隱居生活,他那“以其道以迪民智的奮鬥”就此終結了嗎?
沒多久,又改朝換代了!民國二年,王照作為江蘇代表被教育部聘為讀音統一會會員。大總統袁世凱托教育次長董鴻祎約王照往談,王照說:“我閑人,不便攪忙人。。。我從南來,專為社會事,不看作官事。若見大總統,人必謂王小航混入官場,這不是丟臉嗎?”瞧這氣質!當王照從南京來到北京,聽說“讀音統一”問題在教育部由專門司職掌十分不悅。他以為議行此事是為普及白話教育之用,應屬社會教育司職掌,而放在專門司就入韻學範疇,成了學術研究了。讀了會長吳敬恒草擬的《讀音統一會進行程序》後,他只給了四個字作評語——“玄虛荒謬”。他對會員籍貫多寡不勻更是不滿,江浙代表數量衆多,有的省份嫌路遠費錢不來,有的省份幹脆請人代,足見各省的情狀了。在這一背景下,讀音統一會開會的效果可想而知。照章,開會應先審定字音,然欲注字音,必先議定其工具“記音字母”,而“濁音”問題成了爭論焦點。汪寶榮言:“南人若無濁音及入聲,便過不得日子。”王照作為副議長演說了創作新字母的本旨,即主拼白話,廣教育。其實,加不加濁音就是北京官話與南音之爭。會長吳敬恒甚至說道:“濁音字甚雄壯,乃中國之元氣。”他還試唱一段弋陽腔以證。這一爭就是30多天無果。
王照又出奇事,他幹脆邀集北十余省及川滇閩粵各代表三十余人,在教育部西南的聖公堂另開一會場。他倡議道:“字母加入十三濁音,則是以蘇浙音為國音,我全國人民世世子孫受其困難。。。我輩意見雖同,人數略相當,倘表決時有怵于勢者,事必敗。”他又提議表決時以省為單位,而不是以代表為單位,蘇浙會員嘩然,汪榮寶高喊:“若每省一表決權,從此中國古書都廢了。”王照針鋒相對:“是否蘇浙以外無讀書人?”這下讓汪榮寶無言以對,憤然離席。吳敬恒則三日不付表決。王照不會就此罷休,他率北省各代表向董鴻祎辭行:“蘇浙讀音統一會,我等外省人闌入多日,甚為抱歉!”結果,當日就按一省一票表決通過了濁音不入字母。這為日後正式確定北京音為標准國音奠定了基礎。隨後,會議仍按此法逐一表決了6500個字的字音。會議期間,王照因積勞痔發,于座中血流及踝,又患咳血,終不能每天出席了。這中間還有一個笑話,一日,汪榮寶與同座用江蘇白話談及“黃包車”,王照大怒:“你罵我王八蛋,我就來揍你這個王八蛋!”汪榮寶急躲避,從此不再出席會議。此次會後,會長吳敬恒,副會長王照均辭職,但會議最主要的成果即是第一次統一了全國的讀音。記音字母雖采用的是章炳麟的發明,而非王照的官話字母,但王照的發明創造了以注音字母識字和普及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後段祺瑞當國,請其加入幕僚。王照又開始了隱居生活,築水東草堂于德勝門內馬家大院,故晚年自署“水東”,仍然喜歡著書,辨論。他生平斥浮僞,專說老實話。年逾七十,納交胡適,深得胡適敬重。
王照是國語運動的先驅者和實踐者,雖然在他前後南方不少人也研究出一些方言的拼音或符號,但都以實用為主,唯王照,心懷大志,不僅研究出可以成體系的拼音,更為它的傳播和教育的推廣不懈努力,殚精竭慮,赴湯蹈火。他是個反叛者,但社會的進步不正是由于有著這樣的反叛和質疑嗎?
參考文獻:
《國語運動史綱》 黎錦熙著 商務印書館
《漢字王國》 (美)石靜遠(JingTsu)著 林華譯 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