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王照
作者:王昀
如果用今天的语言来说,王照应该算是国语运动中最有气质的人了。
王照,生于1859年,字小航,号芦中居士,晚以字行,又自号水东,河北宁河人。他的第一奇是他的家世。王照的祖父是清朝的一员武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与士兵并肩作战而阵亡,敌方为泄愤竟将其尸体砍成碎块。因英勇报国,其祖父被赐予清朝大臣的最高谥号,他的家族也被赐予富贵荣华。王照幼年时,他的父亲自尽身亡,由他的叔叔抚养长大。
王照从小就显现出与众不同之处。他11岁时曾彻夜观星而不眠,上学后专喜读译印时务之书,亲族乡人认为他有“魔气”。后来,他中乡举,成进士,入翰林,任礼部主事。1897年,38岁的王照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壮举,在芦台创立了小学堂,这是州县地方设学校之始。第二年,在京供职期间,王照与徐世昌、李煜瀛等创立八旗奉直第一号小学堂(即民国后的畿辅中学,燕冀中学,现在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并在给总理衙门立案的呈文中写道:“名为第一号者,以后尽力推广二号三号以至十百千万号,多多益善也。”大臣斥其语为铺张。王照创办小学堂,可谓第二奇。
王照的第三奇是光绪推行新政时,应诏上书言事,请皇帝奉太后出洋,自日本始,并专设“¬教部”。礼部尚书许应骙拒不代奏,王照当面诘之,结果一气之下,许应骙奏劾王照“请圣驾游外洋,安知非包藏祸心?”谁知一心改革的光绪反倒把礼部堂官六人革职,而以王照“勇猛可嘉”升官加爵。如果不是政变的发生,王照应该成为光绪的出使大臣吧。
王照的第四奇发生在他作为叛党流亡日本期间。王照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农民的愚昧缘于不识字。在日本,他潜心研究,完成了一本题为“官话合声字母”的薄薄的线装小册,写下汉字的62个基本组成部分来代表发音,创造了一套注音系统来显示一个整字的读音。他以为:“吾中华之文字乃天地之首创。。。揭宇宙之精髓奥秘,远胜他国语文。然世界各地之文字虽则浅陋,皆本国人人通晓,因其文言一致。。。而吾国则通晓文义之人百中无一。。。文人与众人如两世界,举凡必不可少之知识,无由传习,故而不谙政治、地理、治者与治于者之关系。。。”王照希望通过减少花在学习复杂文字上的时间和精力,以解决传教士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阻碍东西方互相理解的难题。后来他又看到日本人在台湾开展识字实验比较成功,增强了信心。1900年的春天,王照怀揣“官话字母”潜逃回国。
为推行他的官话字母,王照又走了奇径。他并未直接回到自己的故乡,而是绕道上海去看望了一个老朋友李提摩太,也许这是他认为最安全可以接纳他的人。随后他又拜访了劳乃宣,他需要这种领袖人物的意见。最后,他在天津远亲严修那里安顿下来,化名赵世铭。在津期间,严修向他推荐了一本康熙年间出版的韵书《音韵阐微》,该书改革了旧的反切法,加入满语发音,满语发音给官话提供了一种实质上使用合声来注音的办法。王照借此改造了他的方案,而提出了新的一版字母,共62个字符。
1901年10月,王照曾冒险回到满目疮痍的北京,他是来见李鸿章的。当时李鸿章执掌大权,并且见证了中国与西方列强最激烈的冲突,若能得到他的支持,王照在朝中就有了盟友。可惜此时的李鸿章已病入膏肓,他派于式枚代见。当王照慷慨激昂地论述“官府须首重小民之初等教育”后,于式枚打着官腔不以为然。王照怒辞,并斥其“不懂人话”。得不到官府的支持,1903年,王照自行赁屋于东城裱褙胡同,创立官话字母义塾,以木刻活字排印其书,门人王璞教授而他隔屏听之。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长子克定得其书,以此教授其弟克文,克文虽年幼,却能无师自通,袁世凯非常高兴。
就在1904年,作为在逃的康梁同党,王照入狱,这又造就了他的一奇。他入狱是他前去自首的。原因有二:一来,他的故交沈荩以新党被捕杖毙,他传习字母在京城小有名气,恐无法隐藏;二来,他不能使用真名传习出版,有许多骗子盗版并且逍遥法外,令他深恶痛绝,他不能容忍抄袭和讹诈。他投案后,那桐奏庆亲王奕劻,请旨太后,太后让问光绪帝,帝曰“免其一死罢”,定了个永远监禁。谁知两个月后,太后为缓和与洋人的关系,赦免了除康、梁外的戊戌党人。王照就这样在监狱里走了一遭,又出来了。
出狱后,王照继续他的事业,在保定创设拼音官话书报社,1906年迁入北京,刊行字母书报,流传甚广。这里又有个插曲:太后对王照这个昔日叛党仍有忌,于是密遣御医进入王照在大佛寺的官话字母第一号义塾,伪装成学生进行侦察¬。房主崇禄,管理藩院,对王照说:“盍息事宁人乎?”因此,王照在其书的自序中,每每推崇尊圣主御定之《音韵阐微》,字母课本中多见“老太后”“老佛爷”字样。太后这才消除疑云。袁世凯、张之洞参政时,袁世凯素主张推行官话字母,很重视王照,但王照拒不见。他可不是胆小怕事,他曾面见肃亲王善耆,让他趁太后病笃拥戴光绪,并预言“若待太后驾崩,恐落后矣”,结果,光绪果然死于太后前一天。王照真不是一般的神奇。
到了宣统年,谁知又变天了。当时的学部不喜言字母或简字,有人以为是南人忌讳北京话为官话,也有人扬言恐汉文化因此灭绝,其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摄政王载沣却当真了,于是,《拼音官话报》报社被封,官话字母严禁传习。王照躲到江苏,又开始了隐居生活,他那“以其道以迪民智的奋斗”就此终结了吗?
没多久,又改朝换代了!民国二年,王照作为江苏代表被教育部聘为读音统一会会员。大总统袁世凯托教育次长董鸿祎约王照往谈,王照说:“我闲人,不便搅忙人。。。我从南来,专为社会事,不看作官事。若见大总统,人必谓王小航混入官场,这不是丢脸吗?”瞧这气质!当王照从南京来到北京,听说“读音统一”问题在教育部由专门司职掌十分不悦。他以为议行此事是为普及白话教育之用,应属社会教育司职掌,而放在专门司就入韵学范畴,成了学术研究了。读了会长吴敬恒草拟的《读音统一会进行程序》后,他只给了四个字作评语——“玄虚荒谬”。他对会员籍贯多寡不匀更是不满,江浙代表数量众多,有的省份嫌路远费钱不来,有的省份干脆请人代,足见各省的情状了。在这一背景下,读音统一会开会的效果可想而知。照章,开会应先审定字音,然欲注字音,必先议定其工具“记音字母”,而“浊音”问题成了争论焦点。汪宝荣言:“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王照作为副议长演说了创作新字母的本旨,即主拼白话,广教育。其实,加不加浊音就是北京官话与南音之争。会长吴敬恒甚至说道:“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他还试唱一段弋阳腔以证。这一争就是30多天无果。
王照又出奇事,他干脆邀集北十余省及川滇闽粤各代表三十余人,在教育部西南的圣公堂另开一会场。他倡议道:“字母加入十三浊音,则是以苏浙音为国音,我全国人民世世子孙受其困难。。。我辈意见虽同,人数略相当,倘表决时有怵于势者,事必败。”他又提议表决时以省为单位,而不是以代表为单位,苏浙会员哗然,汪荣宝高喊:“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王照针锋相对:“是否苏浙以外无读书人?”这下让汪荣宝无言以对,愤然离席。吴敬恒则三日不付表决。王照不会就此罢休,他率北省各代表向董鸿祎辞行:“苏浙读音统一会,我等外省人阑入多日,甚为抱歉!”结果,当日就按一省一票表决通过了浊音不入字母。这为日后正式确定北京音为标准国音奠定了基础。随后,会议仍按此法逐一表决了6500个字的字音。会议期间,王照因积劳痔发,于座中血流及踝,又患咳血,终不能每天出席了。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一日,汪荣宝与同座用江苏白话谈及“黄包车”,王照大怒:“你骂我王八蛋,我就来揍你这个王八蛋!”汪荣宝急躲避,从此不再出席会议。此次会后,会长吴敬恒,副会长王照均辞职,但会议最主要的成果即是第一次统一了全国的读音。记音字母虽采用的是章炳麟的发明,而非王照的官话字母,但王照的发明创造了以注音字母识字和普及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后段祺瑞当国,请其加入幕僚。王照又开始了隐居生活,筑水东草堂于德胜门内马家大院,故晚年自署“水东”,仍然喜欢著书,辨论。他生平斥浮伪,专说老实话。年逾七十,纳交胡适,深得胡适敬重。
王照是国语运动的先驱者和实践者,虽然在他前后南方不少人也研究出一些方言的拼音或符号,但都以实用为主,唯王照,心怀大志,不仅研究出可以成体系的拼音,更为它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不懈努力,殚精竭虑,赴汤蹈火。他是个反叛者,但社会的进步不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反叛和质疑吗?
参考文献:
《国语运动史纲》 黎锦熙著 商务印书馆
《汉字王国》 (美)石静远(JingTsu)著 林华译 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