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涤洲
白涤洲(1900年5月5日-1934年10月12日),北平人,名镇瀛,以字行,其先出自蒙古白济特氏。
1915年白涤洲考入北京师范学校,他坚苦自励,每试辄列前茅。毕业后,他先后在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现北京方家胡同小学)和第七高等小学(位于西单牌楼南宗学胡同)任校长。
1920年,白涤洲在国语讲习所研究国音,被黎锦熙相中,邀请他共同致力于国语运动。此后,白涤洲为这个事业奋斗终生——关于国语国音之讲习、讨论、宣传、视察、编辑,他无不参与。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着手增修之《国音字典》,1932年教育部公布之《国音常用字汇》,其初稿均出自他之手。白涤洲还曾担任“国音字母讲习所“教务主任,《国语周刊》主要撰稿人等。
1924年,白涤洲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乙部,同时协助顾孟余先生服务于北京教育会。1926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读本科,1928年转入国文系,从师于钱玄同、马幼渔、刘半农等人专治声韵和语音学。他还曾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训练班,从师于赵元任学习听写方言。
1928年,白涤洲成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整理部主任。
1930年白涤洲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担任北平市立师范学校(即首都师范大学)教务主任。
1932年底至1933年1月,白涤洲遭遇妻子、三个孩子及父亲相继离世的巨大家庭变故。
1933年3月,傅斯年邀他调查豫、晋、秦、陇之入声变读情况,白涤洲即赴陕西调查方言至8月中旬。期间,他调查了关中四十二个县五十个点的方言,留下大量调查材料。8月中,白涤洲回北平后又往上海为中华书局灌制《标准国语国音留声机片》。
1933年10月底,受刘半农之邀,白涤洲进入北大研究院文史部语音乐律实验室作助教。
1934年暑期,白涤洲随刘半农赴归绥调查方言,历时三周。归来后刘半农因染回归热病逝,白涤洲则赶赴长安代表国语会演讲。9月23日,白涤洲再赴郑州出席国语罗马字全国代表大会。
1934年10月12日,白涤洲病逝于北平林葆骆医院,后安葬于西山。实际上他与刘半农同在考察中染上回归热,加之奔波劳累而死。
1934年11月11日上午,国语会为白涤洲开追悼会,黎锦熙主持,钱玄同致悼词,魏建功、罗常培及老舍等好友同仁纷纷发表文章以示纪念。
白涤洲学术成就:
一、整理
《北音入声演变考》 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二卷第二期(1931年4月)
《集韵声类考》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本二分(1931年12月)
《广韵声纽韵部之统计》 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31年4月)
二、纂辑
《国音常用字汇》及《增修国音字典》之初稿
《广韵通检》(1931年油印本)
《广韵入声今读表》(1930年)
《平民字典》稿本 (1925年平民教育促进会编)
三、实验
《关中入声之变化》 1933年调查后刊入《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
《关于四声实验录》 此为刘半农《四声实验录》之嗣响,刊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关中音系》稿
《标准国音国语留声机片》 中华书局(1933年8月)
《北平声调之研究》
《河北方言纪录》
《黟县同音字注音》
《归绥方音调查》
四、文章
《介绍国语运动的急先锋——卢憨章》(《国语周刊》10-12期)
《略谈字典部首流变》(《国语周刊》第十、十九期)
《什么是“新国音“》(《国语周刊》28-30期)
《四声举例》(《国语周刊》100期)
《国语中入声的演变》(《国语旬刊》第一卷第六、七期)
《山东阳谷入声之变读》(《国语周刊》117期)
《秦音谈琐》(《国语周刊》98期)
《中原音韵的比较观》(《北晨学园》1931.1.14)
五、合作成果
《注音符号无师自通》(与黎锦熙合编,1930年前)
《佩文新韵》(与黎锦熙合编,北平佩文斋发行)
《雅洁与恶滥》(与唐钺合作,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