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滌洲
白滌洲(1900年5月5日-1934年10月12日),北平人,名鎮瀛,以字行,其先出自蒙古白濟特氏。
1915年白滌洲考入北京師範學校,他堅苦自勵,每試辄列前茅。畢業後,他先後在京師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現北京方家胡同小學)和第七高等小學(位于西單牌樓南宗學胡同)任校長。
1920年,白滌洲在國語講習所研究國音,被黎錦熙相中,邀請他共同致力于國語運動。此後,白滌洲為這個事業奮鬥終生——關于國語國音之講習、討論、宣傳、視察、編輯,他無不參與。1926年國語統一籌備會著手增修之《國音字典》,1932年教育部公布之《國音常用字彙》,其初稿均出自他之手。白滌洲還曾擔任“國音字母講習所“教務主任,《國語周刊》主要撰稿人等。
1924年,白滌洲考入北京大學預科乙部,同時協助顧孟余先生服務于北京教育會。1926年入北京大學英文系讀本科,1928年轉入國文系,從師于錢玄同、馬幼漁、劉半農等人專治聲韻和語音學。他還曾參加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語言訓練班,從師于趙元任學習聽寫方言。
1928年,白滌洲成為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及中國大辭典編纂處整理部主任。
1930年白滌洲畢業于北京大學國文系,擔任北平市立師範學校(即首都師範大學)教務主任。
1932年底至1933年1月,白滌洲遭遇妻子、三個孩子及父親相繼離世的巨大家庭變故。
1933年3月,傅斯年邀他調查豫、晉、秦、隴之入聲變讀情況,白滌洲即赴陝西調查方言至8月中旬。期間,他調查了關中四十二個縣五十個點的方言,留下大量調查材料。8月中,白滌洲回北平後又往上海為中華書局灌制《標准國語國音留聲機片》。
1933年10月底,受劉半農之邀,白滌洲進入北大研究院文史部語音樂律實驗室作助教。
1934年暑期,白滌洲隨劉半農赴歸綏調查方言,曆時三周。歸來後劉半農因染回歸熱病逝,白滌洲則趕赴長安代表國語會演講。9月23日,白滌洲再赴鄭州出席國語羅馬字全國代表大會。
1934年10月12日,白滌洲病逝于北平林葆駱醫院,後安葬于西山。實際上他與劉半農同在考察中染上回歸熱,加之奔波勞累而死。
1934年11月11日上午,國語會為白滌洲開追悼會,黎錦熙主持,錢玄同致悼詞,魏建功、羅常培及老舍等好友同仁紛紛發表文章以示紀念。
白滌洲學術成就:
一、整理
《北音入聲演變考》 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二卷第二期(1931年4月)
《集韻聲類考》 《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三本二分(1931年12月)
《廣韻聲紐韻部之統計》 女師大《學術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31年4月)
二、纂輯
《國音常用字彙》及《增修國音字典》之初稿
《廣韻通檢》(1931年油印本)
《廣韻入聲今讀表》(1930年)
《平民字典》稿本 (1925年平民教育促進會編)
三、實驗
《關中入聲之變化》 1933年調查後刊入《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關于四聲實驗錄》 此為劉半農《四聲實驗錄》之嗣響,刊入《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關中音系》稿
《標准國音國語留聲機片》 中華書局(1933年8月)
《北平聲調之研究》
《河北方言紀錄》
《黟縣同音字注音》
《歸綏方音調查》
四、文章
《介紹國語運動的急先鋒——盧憨章》(《國語周刊》10-12期)
《略談字典部首流變》(《國語周刊》第十、十九期)
《什麽是“新國音“》(《國語周刊》28-30期)
《四聲舉例》(《國語周刊》100期)
《國語中入聲的演變》(《國語旬刊》第一卷第六、七期)
《山東陽谷入聲之變讀》(《國語周刊》117期)
《秦音談瑣》(《國語周刊》98期)
《中原音韻的比較觀》(《北晨學園》1931.1.14)
五、合作成果
《注音符號無師自通》(與黎錦熙合編,1930年前)
《佩文新韻》(與黎錦熙合編,北平佩文齋發行)
《雅潔與惡濫》(與唐钺合作,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