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均, 别名:繁均、凡君
孔凡均,(1901.12.17-1991.12.25),山东曲阜人,别名:繁均、凡君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
孔凡均一生追求进步,在学校读书时就投身于五四运动中,后于1951年3月9日加入九三学社。她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语言学和辞书编纂领域成就卓越。
孔凡均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老师。她热心从事民俗和儿童教育的研究,编写过《山东儿童游戏》(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一书,并为商参所著《民国乡土儿童游戏》写序言,该书为民国乡间儿童游戏的调查,共两篇,分别发表于1926年和1933年。在序言中,孔凡均详尽阐述了搜集民间娱乐的价值、方法和分类等,对民俗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29年,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成立之初,孔凡均就与丈夫萧家霖先生一同加入了编纂处,就任“民众辞典股甲种委托编纂员”,开始了她的辞书编纂生涯。为在山东推行国语,他们夫妇共同前往山东,任职于山东民众教育馆,开展社会调研、教学培训、编辑书刊等工作。
1934年9月24-26日,孔凡均作为山东代表之一,参加了在济南举行的国语罗马字代表大会,她积极参与了国语罗马字的推行工作,并曾以国语罗马字为白涤洲先生写挽联。
1950年12月,孔凡均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所属的新华辞书社成为《新华字典》的主要编纂人,1954年11月,《新华字典》顺利出版。其间,她还参与编纂了《常用字汇》(1953年)一书。
1954年12月1日,辞书编辑室(新华辞书社)整体划归文化部出版局管辖的古籍出版社。1956年7月1日,辞书编辑室(新华辞书社)并入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并与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的编辑人员和语言所部分人员一起组建了词典编辑室。自此,孔凡均投入到《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工作中,成为这一重要辞书的主要编纂人。由于业务出众,上世纪六十年代她还曾受语言所委托,与罗马尼亚语言学专家进行交流,并完成语言所诸多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