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霖, 字迪忱
蕭家霖(1897-1968)
字筱村,號迪忱,江西奉新縣赤田鄉桃樹行政村九隴蕭村人,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主攻音韻學。蕭家霖是20世紀中國“國語運動”的主要推動者,語言學家,辭書編纂家,民間教育家。
1919年9月,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時任委員,其間曾任《國語周刊》編委。
1926年9月3日-10月29日,與錢玄同、黎錦熙、汪怡、白滌洲五人參與了《增修國音字典》之逐字審音工作。
1928年,任改組後的國語統一籌備會常委。
1928年9月,中國大辭典編纂處正式成立,任纂著部《民衆辭典》股主任。
蕭家霖在國語羅馬字推行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國語在山東推行成果顯著更離不開他的辛勤耕耘:
1927年蕭家霖即發表文章《國語羅馬字與漢字》。
1928年,國語羅馬字頒布後,任《國語羅馬字周刊》的主編,該刊物于1929年9月4日發刊,至1930年9月因印刷不便停刊,共出52期。1932年6月4日複刊後,初為周刊,自第37期以後改為雙周刊。
1930年7月“國語羅馬字促進會”成立,蕭家霖主持了該會。當時會員只有十幾人,如杜子勁、王茀青、王玉川、李中昊等,《國語羅馬字周刊》、暑期講習班都是這個會主辦的。1931年9月,蕭家霖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十三次常委會上專題彙報了國語羅馬字講習班的情況。1932年,在任山東《民衆周刊》主編期間,于四卷第38期出了一個“國語羅馬字專號”;在《民衆教育月刊》五卷三期發表《怎樣連寫複音語詞》,定出詞類連書條例;後又發表《民衆教育的工具》一文。
1934年9月24-26日,作為山東代表參加在濟南舉行的國語羅馬字代表大會。
在推廣國語的過程中,蕭家霖同時也成為民衆教育的積極推進者和實踐者:
1928年曾任中山大學江蘇省立東海中學圖書館主任。
1933年,在山東省立民衆教育館辦注音符號講習會並授課。
在山東期間,參與《注音山東農民報》的編輯工作,這是當時由董渭川主持的一個注音漢字小報,旨在推廣注音符號和普及教育。
為1933年8月出版的《山東民間傳說(第一集)》(山東省立民衆教育館編輯股編輯、發行)撰寫名為《整理山東民間傳說以後》的序,其中對于“民間傳說”在研究民俗、風土、思想等方面的作用表示肯定。
1935年7月,國語推行委員會成立,就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抗戰期間仍堅持在國語訓練班從教。1940年7月26日,參加了在重慶舉行的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第二屆全體大會。
1944年,在重慶壁山利用三處舊址建立的國立社會教育學院開設國語專修科,蕭家霖繼何容後擔任第二任主任。其辦學主旨是 “造就高級國語師資,統一國語,向廣大人民群衆普及注音識字,並迅速掃除社 會上的文盲現象。”專修科畢業學生較少,大多去往內地南方及台灣各省市工作,但它為社會教育實驗與南京市注音識字教育實驗工作,以及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廣播電台所舉辦的空中國語教學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6年5月,該學院陸續遷至蘇州。
1946年4月教育部成立“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蕭家霖出任委員,為國語在台灣的推行做了大量籌備工作。
1950年12月,任職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並兼新華辭書社務委員會委員,協助社長魏建功負責辭書社日常工作,並開始著手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的編纂工作,親自參與該字典的主要框架設計。1954年11月,該版本的《新華字典》得以順利出版。
1954年12月1日,辭書編輯室(新華辭書社)整體劃歸文化部出版局管轄的古籍出版社。
1956年7月1日,辭書編輯室(新華辭書社)並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並與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的編輯人員和語言所部分人員一起組建了詞典編輯室,從此投入到《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工作。之後,任中國科學院(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要著作和文獻:
《國語羅馬字入門》,由國語羅馬字促進會1931年印行,是直接用國語羅馬字編的。
《卷舌韻的研究》(刊于《國語周刊》51期)
《國音常用字彙》(1932年),錢玄同主編,黎錦熙、白滌洲、蕭家霖合編,趙元任、汪怡參訂。(1932年)
《民衆辭典》(1932年7月),蕭家霖主編。本書廣搜日常應用諸詞,以北平語為標准,供一般民衆略受教育者之用。
《中華新韻》(1941年),魏建功、黎錦熙、盧前、蕭家林編輯,作為“國家韻書”印行。
《新華字典》(第一版)(1954年)的主要編纂人。
《現代漢語辭典》(試用版)(1956年)的主要編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