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昀

民國時期,祖父曾長期擔任北師大附中、北師大的國文教師,並在北師大女附中、女 一中等中學兼職,教授國文、國音學等。祖父是一位出色的老師,曾教出高景成、高福增 、史樹青、許曾重、王輔世、鄧銳齡、孫念台、孫念增、魯允中、李希顏等在語文、文字 及史學上有着卓越成就的學生。

民國時的文人都有藏書的習慣。他們藏書絕不是為收藏,而是為研究和閱讀。祖父有 着專門的書房,在院子最好的位置。他不僅在書房讀書,而且很多時候睡在書房裡,彷彿 沉溺於書中。祖父只是個教師,上有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六個兒女需要撫養,還有正在讀 書的弟弟妹妹需要幫助。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一定要拿出薪水的四分之一用於購書。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演員于是之在《信筆寫出來的》中回憶到:中學教師王善愷 的書房,回想起來,至今使我羨慕。四壁圖書,裝在一色的玻璃櫥內;櫥櫃極高,起自地 面,達於頂棚。王先生就是在這個書房裡給我講授了《說文解字序》的——“古者,庖犧氏 之王天下也,‘王’,這裡讀去聲,動詞……“就這樣,他為我掰開揉碎地講下去,講到文字的 起源,文字的形成,並且告訴了我倉頡造字之說的不足信:“怎麼能夠只是一個人造,別人 就造不得呢?”……善愷先生的書房,好像並不明亮,但那書房的布置,以至先生給我授課 時他和我所坐的位置,我至今還能記得。多麼令人神往啊,那個書房和那個書房的淵博主 人! ”

祖父的侄子景純回憶道:“二伯伯愛書如命,他讓二媽媽買來很多藏藍色土布,自己制 作布套,把那些古籍成套地小心套起來。小孩子是絕對不能動的。

以下是祖父的部分藏書書目,足以讓真正的圖書館驚羨。而祖父的學術精神亦可見一 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圖,王述達先生文革期間被查抄部分書目)

書目答問補正 南京國學圖書館排印二冊一函 有詳批註 (有本人罷免蓋章)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上海石印本六冊一函

補後漢藝文志 南京排印本 八冊

補晉書藝文志 廣雅書局刻本 四冊

清史稿藝文志 北京排印本 一冊

郡齋讀書志 四部叢刊續編本 八冊一函

故宮善本書目 北京排印本 一冊

故宮普通書目 北京排印本 一冊

初學記 附校勘記刻本 十六冊二函

幼學求源 刻本 八冊一函

抱經堂叢書 直隸書局影印本 一百餘冊十餘函

別下齋叢書 杭州影印本 二十餘冊二函

晨風閣叢書 刻本 十餘冊

安徽叢書第三期 影印本 十冊一函

辭通 開明書店印本 二冊

說文解字詁林 醫學書局影印 正編66冊 續編16冊 共十函

說文解字注 成都存古書局刻本 十六冊二函

說文解字 一篆一行刻本 十冊一函 有馬氏批註

說文釋例 王氏篆刻本 十冊

說文通檢 廣州刻本 二冊一函 有批註

說文解字篆韻譜 刻本 一函 有批校

說文統釋自敘注 刻本 一函 一夾板

重輯倉頡篇 排印本 二冊

字林考逸 章氏刻本 四冊一函

小學鉤沈 龍氏刻本 四冊一函 有批註

小樂雅疏 杭州局刻本 二冊

廣雅疏證 王氏家刻本 十冊一函

埤雅 刻本 四冊一函

樂雅翼 刻本 六冊一函

通雅 浮山此藏軒刻本 十冊一函

拾雅注 刻本 十冊一函

比雅 北江全集本 二冊

禮器釋名 刻本 四冊

方言注校 湖南局刻本 二冊

方言疏證 微波榭刻本 四冊

方言箋疏 廣雅書局刻本 四冊

通俗編 無不宜齋刻本 十二冊一函

越諺 刻本 三冊

和名類聚鈔 刻本 四冊

十韻彙編 北大影印 三大冊

廣韻 澤存堂刻本 二冊一函 有批校

廣韻 顧氏刻明本 五冊

集韻 補曹刻本 十冊 有馬氏批註

洪武正韻 明刻本 五冊一函

音韻述徽 四庫珍本叢刊本 八冊一函

集韻考正 永嘉叢書本 十冊一函

漢魏六朝韻譜 排印本 六冊一函

西儒耳目資 北大影印本 三冊一函

甲骨文編 寫印本 七冊一函

古籀彙編 影印本 十四冊一函

隸篇 刻本 十四冊一函

楷法溯原 刻本 十六冊一函

玉篇零卷 古逸叢書本 三冊

玉篇 玉存堂刻本 三冊

美篇 曹刻本 十冊一夾板

龍龕手鑑 北大影印本 四冊一函

汗簡箋正 廣雅局刻本 四冊一函

漢印分韻 原刻本 四冊一函

周易姚氏學 武昌局刻本 八冊一函

尚書今古文註疏 蘇州局刻本 八冊一函

尚書今文考證 長沙局刻本 八冊一函

毛詩傳疏 蘇州局刻本 十冊一函

詩三家義集疏 長沙局刻本 八冊

禮經釋例 文選樓刻本 四冊

儀禮私箋 貴州刻本 四冊

禮記訓纂 刻本 八冊一函

禮記箋 郝氏刻本 八冊一函

論語正義 南京局刻本 八冊一函

爾雅正義 刻本 八冊一函

爾雅匡名 廣雅局刻 四冊

十三經索引 開明書店印本 一冊

十三經經文 開明書店印本 一冊

墨子問詁 刻本 八冊一夾板

韓非子集解 長沙局刻本 六冊

淮南鴻烈集解 商務執印本 八冊一函

淮南集證 中華執印本 八冊一函

法言疏證 排印本 四冊一函

潛夫論箋 刻本 四冊一函

世說補 刻本 八冊一函

夢溪筆談 四部叢刊續編本 四冊

日知録集釋 四部備要本 八冊一函

廣陽雜記 畿輔叢書本 四冊

十駕齋養新錄 刻本 八冊一函

樂塾讀書記 廣州刻本 四冊一函

史記 金陵書局刻本 二十冊四函

史記探原 刻本 四冊

漢書補註 思賢書局刻本 三十二冊四函 有加註

十七史商榷 原刻本 十六冊二函 有批校

國語校注本三種 王氏刻本 四冊一函

國語集解 中華書局批印本 八冊一函

戰國策校注 四部叢刊本 八冊

資治通鑑 彩印胡刻本 三十二冊

通鑑紀事本末 排印本 三十二冊

水經注合校 思賢書局刻本 十六冊二函 有姚大榮批註

水道提綱 刻本 八冊一函

大唐西域記 支那撰述刻本 四冊一函

括地誌 刻本 四冊一函

通州志 光緒年刻本 十六冊二函

蔚州志 光緒年刻本 八冊一函

歷代地理志韻編 批印本 八冊一函

元和姓纂 洪民刻本 四冊一函

史姓韻編 排印本 十六冊二函

歷代名人年譜 刻本 十冊一函 有校注

潛研堂金石目 刻本 一冊一夾板 有批校

愙齋集古錄 商務館影印本 二十六冊一函

愙齋集古錄釋文賸稿 商務館影印本 二冊

封泥考略 影印本 十冊一夾板

鐵雲藏龜 影印本 十冊一夾板

楚辭章句 湖北叢書本 四冊一函 有批校

楚辭補註 刻本 四冊一函 有批校

六臣經文選 四部叢刊本 三十冊一函

文選集釋 朱氏刻本 十二冊

文選理學權輿補 刻本 八冊一函

文選李注義疏 高氏排印本 八冊

駢體文鈔 康氏刻本 四冊

七十家賦鈔 康氏刻本 四冊

古文辭類要箋 石印本 十二冊一函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刻本 一百冊十函

樂府詩集 四部叢刊本 十六冊

曹集詮評 刻本 二冊

庚子山集注 刻本 八冊一函

杜詩詳註 影原刊本 卅二冊四函

讀杜心解 刻本 八冊一函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集 四部叢刊本 十冊

王右丞集注 刻本 十四冊一函

韓昌黎集 局刻東雅堂本 十六冊二函

柳河東集 影世綵堂本本 十六冊二函

李義詩集注 廣東刻本 四冊一函

王荊公文集箋注 刻本 四冊

王荊公詩集補註 刻本 二冊

元豐類稿 四部叢刊本 十冊

謂南文集 四部叢刊本 十二冊

黃山谷內集外集剔集 陳氏仿宋本 八冊

南雷文案 四部叢刊本 八冊

亭林詩集文集餘集 四部叢刊本 五冊

霜紅龕集 刻本 四冊一函

戴東原集 四部叢刊本 四冊

龔定庵文集詩集補編 四部叢刊本 四冊

兩當軒詩集 刻本 四冊

紀評文心雕龍 刻本朱墨套印 八冊一函

四大叢話 刻本 八冊一函

絕妙好詞箋 刻本 四冊一函

中興以來啟選 四冊一函

詞律 原刻本 十六冊一函

(備註:以上書目來自祖父王述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所寫的《被抄書目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