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昀

王正方先生在台灣可謂家喻戶曉了。嚴格講,他應該算個理工男,在美國取得電機學博士學位,然後供職過知名公司,當過大學教授。不過他的成功則在于他跨界成為著名導演、演員和作家。他的電影《北京故事》把北京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的三部曲著作《十年顛沛一頑童》、《調笑如昔一少年》、《志在四方一男兒》把他奔波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寫得幽默而耐人尋味。這次我和表姐有幸與王正方先生直接對話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

我們稱呼王正方先生為王叔叔,因為他的父親王壽康先生與我們的祖父王述達先生同為黎錦熙先生的得意門生和助手,並且也是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和北師大國語專修科的同事。雖然和王叔叔相識已有五年多,但因身處兩岸三地,直接對話交流還是第一次,並且基于我們先輩的未竟事業,真是令人興奮。 當我們今天的華人可以用國語順暢交流,讀書學習又有國語字典這樣的工具書相助時,大多數人不會知道這在一百年前的中國完全是不可能的。那時,不同地區的華人相見如雞同鴨講,不知所雲。人們識字只能靠教書先生和讀萬卷書,而不同地區的先生也是南腔北調,各有體系。1909年,當中國很多地區開始效仿西方投票選舉時,人們發現這種民主在中國完全行不通,因為大多數國人都不識字,何談投票?于是在民國初年,有志之士把已在民間醞釀多年的國語運動推向全社會,他們制定注音字母,統一國音,編制字典,普及教育,建立起中國自己的語言文字體系,讓華人受益至今。這些國語的開拓者充滿勇氣和智慧,更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值得被永遠銘記。

我們與王叔叔的對話正緣于這種共識。王叔叔談起他的父親大學畢業後先在北京教中學,後來就從軍參加北伐,在部隊中給士兵教授國語。他嚴格按黎錦熙先生的方法,先教注音符號再教國語,他的發音清晰標准,令人佩服。一次,部隊長官就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誇獎了他一番。說到這兒,王叔叔惟妙惟肖地用山東話學起了那位長官說話,把我們都逗笑了。這應該是王壽康先生回家學給兒子聽的,這位父親真是個開朗幽默、能說會道的人,而他對于自己教授國語的自豪感也淋漓盡現。這件事過去了幾十年,卻讓王叔叔記憶猶新,也足見他敏銳的捕捉力和超強的記憶力,以及對父親的敬重和懷念。說到父親對國語事業的堅持,王叔叔就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初到台灣那幾年經濟條件很差,人們紛紛放棄自己的專業去做生意掙錢。與王壽康先生同往台灣的國語專修科的學生張博宇,有一次開玩笑,讓王老師領頭組個公司,大夥兒一塊掙錢,甭幹語文教育了。結果被老師臭罵一頓,最後還囑咐他,無論多麽苦,必須幹語文教育,因為咱們信的就是這個國語教。王壽康先生始終堅守著他作為台灣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的使命。他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創辦國語專修科用以培訓師資;他繼續擔任《國語日報》的副總編,把這份全世界唯一的注音漢字報紙,原汁原味地呈獻給台灣人;當他的學生因政治原因落難時,他千方百計解救,要知道,這些學生在各中、小學任教,是他傳播國語的重要夥伴。

說到父親的這批學生,王叔叔又如數家珍般地提及了幾個名字,如大宋、翟建邦、鞏青祥等,那時,這些人總是圍繞在他父親的周圍,被王叔叔視為師兄。而今他們都已作古,王叔叔仍會飽含深情地談起他們,充滿無限的懷念。聽到這裏,我告訴他可以把家中珍藏的1949年北師大的畢業紀念冊影印給他,那上邊還有這些人的照片和信息。王叔叔聽後滿足地點著頭。

不得不說,正是因為有了王壽康先生這樣的人,台灣才得以從一塊國語處女地變成了國語推行最好的地區。王叔叔得意地說,後來,在台灣很多人受過教育後都只會國語而不再會當地的土語,回到家中,他們的長輩大多只會土語,反而造成了溝通困難。可見當時國語推行的效果多麽明顯。近年,民進黨執政,有人甚至提出不用國語,結果發現,其他當地語言只有口語而沒有文字相對應,想作為官方使用根本不可能。這就看出一百年前那些語言學家的功勞了吧! 那麽國語推行到今天,國語運動的任務是否完成了呢?王叔叔認為在台灣應該算是完成了吧,但他認為在大陸做得並不如台灣好。1971年他回大陸時,在廣東他發現小學校仍在以粵語教學。“可能因為運動太多了吧”,他的隨口之語可能真是道破天機。當然,對于中國大陸疆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衆多的國情來講,如何保留各地傳統方言又推行國語,並不是想像的那麽容易。不過,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語言文字的傳播已經變得輕松簡單了。

除了傳播,國語本身的進化也是一個命題。國語運動的先驅們對國語的發展方向有過許多設想和爭議,曾經一度,大家認為漢字是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因素,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需要一個一個地學習才能記住,並且書寫起來費時費力,特別對于幼童來講尤其困難。如果能讓漢語成為會講即能寫出來的語言,孩子們就可以節省許多學習漢字的時間,而用來研究科學技術。所以,他們認為作為工具的語言,應該把漢字廢掉,並與世界接軌而變成羅馬字。上世紀30年代,以趙元任為代表的數人會成員共同發明了國語羅馬字,並由國民政府出面推廣。當時,這對交通、電報等行業的國語統一起了重要作用。那麽,他們所說的這個發展方向是正確的嗎?王叔叔表達了否定的看法。因為,在台灣,那個國語羅馬字根本就沒能推行下去。而現在因為有了計算機的漢字輸入法,使寫字發生了根本革命,效率顯著提高。隨著AI的發展,速度更加不會成為學習和應用漢字的障礙了。

在國語的發展方向上,台灣一直是沿著國語運動的設想推進的,而在中國大陸,一方面以簡化字代替了繁體字,另一方面則以緣于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代替了注音符號。孰優孰劣?王叔叔更贊同台灣的發展方向。他甚至直言,在這一問題上,他所尊重的魏建功先生多少算個罪人。因為魏建功先生在推翻國語運動成果,推行簡化字和漢語拼音上起了主導作用。雖然很多漢字按照草體等寫法進行簡化後筆劃確實減少了,但卻失去漢字的靈魂。台灣至今沿用著上世紀初國民政府發布的注音符號,不過,近年來漢語拼音正在被台灣有些地區所接受和使用,一方面是政治原因,如親大陸的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就使用的漢語拼音;另一方面也是大陸各媒體平台在台灣的廣泛應用,産生了同化效果。

除了文字,國語運動還有一大主張就是使用白話文。在這方面,大陸似乎做得更好,特別是在文字上更加口語化、通俗化、簡單化。不過,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國語原有的謙詞、敬詞、書面語等詞語和表達方式。我們這一代人有時非常欣賞過去人們寫作時豐富的詞語典故和寫作功底,無奈我們所受的教育已經沒有相關訓練了。對這種結果,王叔叔還是覺得很遺憾的,特別是他感覺大陸這種世俗化的語言文字也正在改變台灣的年輕一代。即使是通俗歌曲,那些用詞深邃的老歌更令人難忘。現在的台灣年輕人仍在嘗試簡化語言文字,有人甚至用注音符號來代替漢字寫作。其實這倒是和當初發明國語羅馬字的初衷有些異曲同工,也是一種有趣的探討。

說起與王叔叔的緣份,這完全基于五年前我們“說文述故“網的面世。這個網站旨在研究和紀念國語運動中的人物,也是對于國語事業的堅持和執念。要知道,由時任執政黨國民黨主持推動的國語運動,現在在中國大陸幾乎已經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而不被人們所了解。那些參與其中的人,因為不同的去向和立場也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名揚一方,有的早已被遺忘。即使在台灣,像《國語日報》這樣的期刊,因主要讀者為中小學生,目前也是靠民間的公益組織維系著,十分艱難。就在前不久,《國語日報》還曾上演了一場保衛戰。我們這個網站剛剛起步,更是步履蹒跚。王叔叔的支持和幫助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鼓舞,他不僅讓我們得以了解國語在台灣的前世今生,還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對于國語和國語運動的看法。毫無疑問,國語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紐帶和傳承,對國語運動的致敬和對國語的傳播,應該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吧。

image

黎錦熙為北師大1949年畢業同學錄題字